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南北战争,10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政治局会议,紧急召时在西安的彭德怀到北京与会,讨论出兵抗美援朝事项。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决定由彭德怀挂帅出征。
毛泽东为什么选定彭德怀挂帅抗美援朝呢?这是基于多重战略考量和彭德怀个人特质的综合决策。
1. 危急时刻,彭总体现出担当精神。
彭德怀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在革命战争中,他屡次临危受命,对革命事业体现出很强的担当,并且敢作敢为。1929年1月,他率领红五军上井冈山,不足一个月,就率孤军坚守井冈山,掩护红四军主力转移去赣南。最后,他的部队几乎打光。
这一次,在朝鲜战局危急时,毛主席最初属意的粟裕因病无法履职,林彪托病推辞。彭德怀来到中南海后,仅在会议上听闻了主席和大家的意见,就表态支持毛主席,说: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展开剩余78%他这种“敢打硬仗、不计自己得失”的品质,与毛泽东的个人性格是吻合的。彭德怀的战略眼光与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毛泽东选择他挂帅出征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卓越的军事才能
彭德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这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尤其是解放战争中,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少胜多,多次与美械装备的胡宗南的精锐部队作战,并取得胜利。毛主席曾经赋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抗美援朝,志愿军面对的,是装备优势的灭菌,在陌生的战争环境中,困难程度不亚于在贫瘠的大西北作战。毛主席选彭德怀挂帅,他届时可以指挥志愿军在更加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各种困难,在极其艰苦中,能与强大的美军进行面对面的较量。彭德怀敢于和善于“苦战”,且敢于夺取胜利。
3. 果断、独立的决策力
彭德怀不仅从政治高度理解战争意义,善于军事指挥,而且个人性格具有独立性,决策果断,难受别人的影响。无论是红三军团还是以后的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作为主将,其副手往往比较“弱”,不像三野、四野司令员还有粟裕、罗荣桓这样的强副手,大政方针多是一个人独立决断。因此,长期的战争磨炼使得彭德怀的独立性,比一般将领们要强得多。
他的这种独立和决断力,在入朝后体现得十分突出,也卓有成效,如第三次战役中,他果断拒绝苏联大使盲目南进的建议,根据后勤短板的困难,果断停止了第三次战役,避免了战略冒进的失误。在朝鲜作战,指挥员的独立决策能力,也是毛主席主要考虑的,而具备这一品质的彭老总,正是中共众多将领中出征挂帅的合适之人。
4. 长期合作,配合默契
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合作,始于井冈山时期,在红一方面军时他们就一起作战,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他们的配合和合作一直很默契。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两人军事上的配合简直是出神入化。在毛泽东的指挥下,1947年,彭德怀在胡宗南大军压境的困境下,率部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一举把胡宗南占领延安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以后,在彭德怀率西北解放军,继续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与胡宗南作战,越打越强大。毛、彭合作可以说天衣无缝,成为了西北解放军的胜利之本。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面对美军等强敌,毛泽东和中共决心破釜沉舟,全力以赴。在北京,毛主席亲自统筹作战,在朝鲜,彭德怀在前线具体落实,两人完全是当年在陕北作战时的模式。而由于他们配合默契,在抗美援朝中几乎没出现过任何大的差错。
5. 彭德怀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便于对部队的整合与指挥
最初赴朝的志愿军,是四野的四个军,其中有彭德怀熟悉的将领,也有不熟悉的将领。如何统率这些部队,检验着挂帅之人的能力。而彭德怀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作风务实,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这有利于整个指挥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对志愿军所有部队的直接指挥。
彭老总的务实作风和直率性格,与抗美援朝上来自不同战区和不同体系的志愿军多部队指挥的特殊需求高度匹配。所以,毛主席选择了彭德怀挂帅抗美援朝。
陈冠任《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说:“主席这个的选择,既是战争形势所迫,更是对彭德怀军事能力、政治品格和战略思维的全面认可。彭老总以‘打硬仗’的政治魄力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最终奠定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础,也印证了毛主席选定彭老总为抗美援朝出征主帅的正确。”该书为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年度畅销书,这本书是近年来关于十大元帅的唯一最新畅销书(其他书多是十年前的图书换个封面再版的,可到孔夫子旧书网查询),该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友情提示:该书已经出版盗版,低于“陈冠任作品书店”的最低价即为盗版,请到正规书店购买。
发布于:北京市广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