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施婕)红黑相间的小虫落在皮肤上,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很多人会下意识一巴掌拍下去,但这个动作,却可能让人“毁容”。近期,多地医院皮肤科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明显增多。
上海疾控微信号图
隐翅虫是一类小型甲虫,体型细长,形似蚂蚁,体长通常在5~10毫米。隐翅虫的活跃程度与气温密切相关,南方为高发区,但随着气候变暖,其分布范围已逐渐扩展至北方地区。隐翅虫主要在夏秋季节活动,6~9月为高峰期,10月后数量逐渐减少。
隐翅虫本身不叮咬人,也不会主动蜇刺,但其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毒素——毒隐翅虫素。10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钱辉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当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时,一般不会主动释放毒素;但若被拍打或压碎,便会释放强酸性毒液,其酸性接近浓硫酸,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毒液接触皮肤后可引起隐翅虫皮炎,通常在2~4小时内发病,表现为线状或片状红斑、水疱或脓疱,伴有灼痛或瘙痒感。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内科主任医师高芸璐表示,若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切勿直接拍打。正确做法是轻轻吹走,或用纸巾等物品将其挥赶。如不慎拍死隐翅虫,应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皮肤,肥皂水的碱性可中和酸性毒素。清洗后避免涂抹酒精、碘伏、牙膏等物质,也不要抓挠患处,以免加重刺激或引发感染。若出现大面积皮损、溃烂或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尽快就医。
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夜晚易被灯光吸引而入室。高芸璐建议,夜间关好门窗、拉好纱窗,保持室内外环境干燥整洁,及时清理垃圾杂物,以减少其栖息条件。早秋前往郊外或草木茂盛处活动时,建议穿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如在户外感觉皮肤有虫爬行,勿直接拍打,应先观察是否为隐翅虫,并尽量将其吹走或抖落。
钱辉表示,隐翅虫皮炎若及时规范治疗,通常一周左右可痊愈,但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需注意防晒与皮肤护理。
广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